马克思又回到了保加利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细谱
摘 要 保加利亚政治经济转轨25年来,各种政治势力和社会思潮起伏不定,斗争激烈。代表中左翼力量的保加利亚社会党从执政到在野,四起四落,但仍是中东欧一个较强的中左政党。同样,马克思及其思想在同新自由主义的斗争中也经历了从“休克”到“复苏”又重新“回到”保加利亚的过程,开始得到思想理论界和社会舆论的重视。人们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阅读情况亦发生了积极变化。特别是2008年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解决当代世界的现实问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这种现象值得分析研究。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保加利亚
一、马克思短暂“休克”
在东欧社会主义年代,马克思及其学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实含义在某种程度上遭到曲解,那时的执政党不让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任何质疑。东欧社会政治制度发生变革后,社会、政界和媒体都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开始毫无根据地争论和否定马克思其人及其学说。东欧国家从非理性的肯定走向非理性的否定。
早在1989年11月18日索非亚第一次群众集会上就有人讥讽地举着“马克思还管用吗”的标语牌。一段时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被从阅览室和图书馆撤下了书架。如果谈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就有人说是要肯定过去的社会主义。保加利亚反对派政党千方百计攻击和谩骂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甚至在1992年12月通过立法,规定曾经在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师没有权利再担任领导职务或进入院系领导班子。许多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失去了工作。在保加利亚哲学所,只有两三个人坚持承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绝大多数人保持沉默和回避。在东欧其他国家的情况亦大同小异。1990年,用28种语言文字出版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机关刊物《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在布拉格停刊。东欧各国由共产党改名而来的社会党也改变了意识形态,不再从马克思那里寻根问祖。
在保加利亚转轨的头几年,在民主化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几乎没有出现研究马克思的文章和专著,因为没有出版社敢于出版带有研究性质的严肃著作,只有几本从西方翻译的介绍马克思生平、故事和歪曲马克思形象的普通知识性读本。至于马克思本人的著作则进入了暂歇期,50卷马恩全集的前49卷在1989年出版后,第50卷一直放在出版社无法按计划出版。一些旧书店则能见到过去的马恩著作,但在低价抛售。在剧变后的头十年,原来的共产党人在反思马克思主义,社会和学术界把马克思慢慢边缘化,出现沉默和惶惑。
马克思主义遭遇严寒,但马克思像天空的星星一样没有被摘下来。1996年和1998年,保加利亚社会党内的不同流派分别根据各自论战和全球化进程的需要,依据原文重新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从这时起,保加利亚中左翼出版社和报刊登载保加利亚和外国学者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专著明显增多。社会舆论不再把“支持”和“反对”马克思视为“支持”和“反对”过去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西方反对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的学说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但西方并不反对马克思本人,甚至认为他是“世纪天才”。保加利亚民主派先是攻击马克思及其学说,随后在西方的影响下,他们不得不看到,尽管马克思的一些重大理论和预言没有真正实现,但不能忽视马克思本人的魅力和生命力。
二、马克思及其著作开始“复苏 ”
十年后上述现象开始改变。1999年,保加利亚从德文原文重新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最早在2000年2月,保加利亚《社会民主》杂志组织了一次《马克思——千年思想家》圆桌讨论会,一批保加利亚知名政治家和学者参加了讨论。他们的发言主要涉及对马克思和保加利亚社会主义时期的评价。这时,西方学者,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学者有关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在保加利亚有了一定的市场。2002年,出版了哈拉拉姆比·帕尼齐迪斯等3人编辑的《马克思:20世纪的不同解读文选》,书中收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重要专著和文章的摘录。
2006年和2007年,法国学者让·阿塔利的《卡尔·马克思,还是世界之神》和安利·利昂弗尔的《马克思主义》相继在保加利亚出版。特别是2006年,波兰著名哲学家莱舍克·克拉科夫斯基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三卷本的第一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形成卷》在保加利亚翻译出版后,引起较大反响。这卷是专门介绍马克思的,它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根源,马克思对当时哲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批判思维,以及马克思对西方精神传统和当代日益变化世界的分析与呼唤。尽管克拉科夫斯基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马克思做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21世纪初,当时在保加利亚发行量最大的《今日劳动报》(即原《祖国阵线报》)组织了一次关于马克思的大讨论,据称“其目的是为了肃清几十年来人们心灵上的迷惑”。保加利亚知名哲学家伊萨克·帕西首先在2005年7月5日的《今日劳动报》上抛出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悔过书》一文,试图证明当时马克思的预见失灵,资本主义尽管有许多弊病,但仍然是最好的社会选择;保加利亚的“国有化”政策造成严重后果,又重新进行私有化。而经济学家迪米特尔·菲利波夫教授表示反对帕西的观点和结论。他在题为《马克思和生活的真相》(2005年8月2日《今日劳动报》)文章中批驳说,不能根据某一项指数,如技术进步,而应该根据生活质量和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发展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来历史地评价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论述。这场大讨论实际上最后演变成了左翼学者同民主派的争论,无果而终。
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变成了马克思“复苏”的契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无论上个世纪还是这个世纪,马克思仍然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伟大预言家。保加利亚学者说,也正是从这时起,“马克思又回到了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报刊开始经常登载西欧马克思主义流派的观点。2011年6月9日《今日报》发表了《是重新思考马克思的时候了!》文章全面论述了重新思考和评价马克思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强调马克思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对未来全球化的高瞻远瞩、对资本主义前景的精辟分析,意义深远,获益匪浅。在该报组织的对该文网络讨论中,有286位读者发表了意见,对该文表现出强烈兴趣。此时,保加利亚政治反对派和广大读者对马克思的认识趋于理性,甚至拿马克思的著作和著名论断谈论商业化攒钱的情况。
与这时报刊的报道相比,保加利亚高等院校则更加关注马克思的周年纪念活动和召开学术会议。同时,保加利亚的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教育时,都在讲授马克思的思想和方法论。有的大学还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史”和“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专题讲座。这对青年学生批判认识当代社会和现实世界具有积极作用。
当然,马克思主义基础教育在保加利亚目前的大学里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课程设计,都还不能与欧洲和美国的知名大学相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重要的是,20多年以来,保加利亚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条件日益成熟。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经济危机后,在保加利亚,也像在世界范围内一样,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有了新的起步。
三、左翼报刊上的马克思
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提到保加利亚社会党下属的两个理论刊物,以它们为例看马克思在左翼期刊上的反映。一是保加利亚社会党(前共产党)的社会思想、政治和文化刊物《新时代》,创立于1897年;二是保加利亚战略研究中心的理论、政治和文化刊物《星期一》。《星期一》曾是社会党的下属机关刊物,后由社会党原主席亚历山大·利洛夫改造成保战略研究中心的理论月刊。该刊每周一吸引20多位全国知名左翼专家学者来编辑部座谈国内外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并确定刊物的出版计划,故取名《星期一》[1]。
据粗略统计,从2005年以来《星期一》杂志刊登了20多篇有关马克思的文章。如鲍里斯·波皮万诺夫在2005年《星期一》杂志第11和12期合刊上发表了《基督教、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宗教批判》,论述了在社会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对宗教和教会组织的态度。2006年鲍里斯·波皮万诺夫撰写的《马克思又回来了》。仅2012年和2013年《星期一》杂志就发表了几篇有份量的文章:《卡尔·马克思的复仇(或者阶级斗争怎么改变了世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社会思想及其批评者》、《最近四分之一世纪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波折》、《试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等。
2005年11月《新时代》杂志发表了鲍里斯·波皮万诺夫和奥格扬·卡萨波夫合写的长篇文章《马克思主义对公民社会的挑战》,对马克思关于公民社会思想的概念与历史界线进行了全面的探讨。2009年7~8月的《新时代》合刊上登出了鲍梁娜·安格洛娃的《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一种思想的历史》,详细介绍了左翼社会思想对马克思关于消费社会和商品社会概念的理解过程。
2008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爆发后,保加利亚左翼期刊登载马克思的文章显著增多。这些文章力图以事实将资本主义的现实与马克思的论断相比较,说明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例如,《新时代》杂志2008年3月、11月和12月连续发表了题为《马克思——我们所关注的和所忽略的他》、《马克思的思想与21世纪》和《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等三篇文章。他们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对解决当代问题的现实性”,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保加利亚和世界的发展现状。他们在文中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斯大林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区别,认为 “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至今也没有过时”。2010年10月《新时代》发表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视野》,论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本质的分析和资本主义阻碍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发展。2010年11月《新时代》刊登了《斯大林反对马克思》一文,指出应该 “捍卫马克思的权威性”。
左翼学者撰文指出,卡尔·马克思是跨世纪的思想家和预言家。他的思想和学说已经得到了历史的检验,必将与历史共存。世界上有许多人赞扬马克思,也有不少人诋毁、甚至攻击马克思。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信仰选择。现在,人们越来越明白为什么1989年是“奇迹年”:除了发生了一些突然的事件之外,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惊喜:卡尔·马克思不仅没有像反对派所期待的那样被埋葬,反而复活获得了新生。人们对马克思的兴趣没有削弱,而是得到了加强。马克思已经不再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包袱,而是成了可以获得重新审视和评价的人物。这时,不管是保加利亚研究人员撰写的文章,还是翻译的文章,都力求证明马克思还活在人们的心中,在解决当今社会问题时还需要马克思主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13年,由尼科拉伊·克拉科夫和斯塔尼米尔·帕纳约托夫合编的马克思文选《自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从巴黎公社到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和由贝纳德·穆缇扬、佩特尔-埃米尔·米特夫、鲍里斯·波皮万诺夫3人选编的《卡尔·马克思:人与未来》相继问世。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马克思又“回到”了保加利亚。
四、《卡尔·马克思:人与未来》一书简介[2]
《卡尔·马克思:人与未来》一书是穆缇扬、米特夫和波皮万诺夫3位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花几年时间从马克思著作中摘录、选编的一本马克思文选集。编写这本书是3位师生(或者说是三代人)长期思考和合作的结果。保加利亚出版界从未推出过如此漂亮的关于马克思的书籍。书中摘录了马克思104篇著作的精彩部分,有些是在保加利亚第一次发表,过去的保文和俄文版中都没有。这本选集也许不能完整地反映马克思的观点和思想,但它便于读者查阅和了解马克思的著作。
全书按专题和时间顺序共分为7大部分,即方法、自由、唯物主义历史观、时代、资本主义、历史分析和政治。第一部分介绍马克思研究问题的方法,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研究和结论,他对当时哲学传统的创新。第二部分重点叙述马克思的创造性思想:寻找实现个性解放的最佳途径。第三部分分析马克思关于历史、人和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以及人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第四部分包括马克思对他那个时代及其特点的观察分析。第五部分引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方式、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论述。第六部分讲述马克思通过研究和分析法国、俄国、西班牙等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何研究社会发展史。第七部分反映马克思对政治现实的理解,改变现状和追求更加美好和更加公正社会的具体道路。编者的意图是想让读者集中思考马克思的下面4个现实问题:(1)分析方法。(2)全球化。(3)资本主义危机。(4)后经济社会。从这7个标题可以看出作者对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问题的兴趣,特别是看到马克思主义对后马克思时代诸多问题的借鉴意义。
作者在文选的前言中指出,他们希望向读者介绍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马克思,而不是一个歪曲了的形象;力图纠正在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时的教条主义倾向,或者把马克思神化或妖魔化。前言强调说,马克思没有像那些新自由主义者和反共斗士们预言的那样已经死亡了,而是获得了新生。今天,马克思依然活在我们心中。马克思在西方的存在远远超过于中东欧。关于马克思主义图书的最大书店是在伦敦,而不是在莫斯科。
作者认为,读者通过马克思原著的选段、语录可以自己去评价马克思其人和思想。他们指出,“选集的问世将有利于保加利亚参加世界性对资本主义未来和人类未来的大讨论中去,因为在这场讨论中马克思的名字将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
同时,编者在书中收录了4个附录:附录一是本书收集的马克思著作的写作年代、发表的时间和刊物名称;附录二题为“马克思与21世纪:图书目录”,介绍2000年以来世界各国以各种语言出版的关于马克思的专著和论文集(主要是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共51本);附录三也是“马克思与21世纪:马克思对社会思想的影响”,扼要叙述马克思对当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社会语言学家、文学家和人类学家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附录四介绍英国广播公司关于“千年思想家”调查和“大英百科全书”中的马克思。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就“谁是最大的思想家”这个问题对80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马克思排在第一位。而马克思在“大英百科全书”所占篇幅13页,居第三位,仅次于亚里士多德(占17页)和柏拉图(占15页)。
五、对马克思的反思与重新评价
《卡尔·马克思:人与未来》一书的结尾附录了三篇论文。佩特尔-埃米尔·米特夫利用贝纳德·穆缇扬所收集的关于马克思的档案材料和图书资料,完成了长篇论文《马克思:重新评价》。作者将马克思与那个时代杰出的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牛顿和达尔文相比较,又根据马克思的思想论述了保加利亚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并且界定这种社会主义为“现实社会主义”。他在该文的结尾写道:“马克思在那个社会发展阶段是强大的,对那个时代的分析也是强大的。当然,他也受到那个时代的局限。但是,如果盲目地否定他,那将遭到接连不断的动摇和粗鲁的失败”。
第二篇的作者是佩特尔-埃米尔·米特夫,论文题目为《马克思之谜》。米特夫的文章在肯定马克思的同时,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是可以讨论的,也是可以争论的。他特别讲到今天全球化时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全球化、公民社会、两极化、消费需求、知识、批判精神、现实历史、历史乐观主义等等的定义。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说,1883年马克思逝世,当年他的欧洲追随者就出版了理论刊物《Die Neue Zeit》(《新时代》),产生了国际马克思主义者集体。从此,“马克思的名字就成为了古老大陆思想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事实和因素”。“马克思死了,马克思主义万岁!”的经久不衰的古典剧本一直成为欧洲历史舞台的主旋律。作者还认为,1989年制度崩溃了,同一年《Actuel Marx》(《当代马克思》)杂志应运而生。接着,马克思成为世纪伟人。人们喊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死了,马克思万岁!”的口号。
作者发问:面对中东欧转轨以来的现实,1989年后世界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共产主义的局限性以及它在世界某些地区的不成功已经暴露无遗;第二,自由主义的局限性凸显,它在全世界已经没有任何前景。显然,如果把这种境况与马克思的时代相比,就如同当时革命的局限性和复辟的局限性一样同时存在。
米特夫在文章的结束部分强调,“20世纪是全面挖掘利用这位19世纪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世纪;21世纪则是凸显这位千年思想家向全球化过渡理论家的作用。”今天,我们对社会的认知不能没有马克思的遗产,因为马克思建立了现代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础;“国家社会主义”的命运并没有推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一些科学论述和设想尽管没有实现,但也没有被驳倒;21世纪的挑战不是针对马克思及其思想继承者的,而是针对当代科学和当代人类社会的。“千年伟人”有权笑到最后。
最后一篇文章《马克思与当代保加利亚》由鲍里斯·波皮万诺夫撰写。波皮万诺夫是一位年轻的政治学学者,他在文中系统叙述了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的成长过程和思想认识变化。他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从1872年至今在保加利亚的传播和翻译出版情况。他强调说,在1944年至1989年间,保加利亚有三代马克思主义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了贡献。该文的主要思想是:我们继承马克思的遗产,有两个方面必须牢记:第一,马克思毫无疑问是伟大的哲学家,把德国古典哲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马克思是杰出的思想家,主张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社会革命。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所发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重大事件中,我们是高举着马克思的思想旗帜、马克思的肖像和寄语走过来的。开始是俄国和十月革命,继而是东欧和远东、非洲觉醒,再回到西欧,走进拉丁美洲。
作者的结论是,今天,马克思仍然活在保加利亚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马克思不仅受到对他事业崇拜者的青睐,也得到右翼人士和自由主义者的重视。马克思还活在后现代主义者、存在主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者之中。他活在今天光怪陆离的文化之中。在21世纪的保加利亚,马克思拥有自己的地位。保加利亚社会科学完全可以从重新思考社会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中获得教训,从保加利亚1989年后的资本主义分析中获得有益的经验,从马克思的学说中重新确立我们对现实的态度。
最后,作者称我们“面临新千年的挑战”,并引用法国学者让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一文的话结尾:“不管地球上的人们喜欢不喜欢、承认不承认,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
该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保加利亚学术界和社会舆论的关注。其中,《星期一》杂志还专门组织了座谈会。该刊2013年第11/12期合刊上登载了索非亚大学教授、原保加利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瓦西尔·普罗丹诺夫通讯院士的长篇书评《最近四分之一世纪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波折》,包括4个部分:(1)四代人完成的一部马克思文选。(2)1989年保加利亚复辟资本主义后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谴责和非难。(3)马克思从短暂“死亡”到“回归”和“复仇”。(4)马克思又回到了保加利亚。
作者在文中首先回顾了他从学生时代到担任哲学所所长20年和保加利亚剧变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保加利亚的演变情况,严肃批判了当今民主派对马克思主义的无知和消极态度。接着,作者指出,从1885年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党出版《当代指南》杂志以来的128年间, “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国社会科学最古老和最强大的学科”,“现在和将来马克思都永远同我们在一起前进”,“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同我们的价值观、信仰、阶级搏斗、兴盛衰亡永远联系在一起,息息相关”。